风吹麦浪

0.0

主演:基里安·墨菲 帕德莱克·德兰尼 利亚姆·坎宁安 

导演:肯·洛奇 

高清资源

剧情介绍

  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爆发爱尔兰独立战争。原本拥有光明前途的医科大学生达米安(Cillian Murphy 饰)得知战争爆发,毅然投笔从戎。他回到家乡,与弟弟泰迪( 详情

猜你喜欢

影片评论

2011-11-16 19:01:45
[己注销]

有时候“视角”的滑稽之处就在这里,同样是讲述上世纪20年代左右的历史故事,一战电影中的英军个个大义凛然,正义得爆棚,而到了爱尔兰电影里又都变得面目狰狞,而且他们往往还是同一帮人……总的来说这片子人物塑造比较脸谱化,不如《血腥星期天》来得客观。

2009-05-15 19:39:57
jimmy

抗争之后的缺陷导致内部分裂,信仰和背叛,坚持和妥协,幻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阐释不清,抗争只是表面,人性分裂出来的矛盾之处是永恒议题,人的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信仰还是平静的幸福?或许都不是。我本想做个局外人,现在却无法再脱离。

2021-11-17 06:47:42
LORENZO 洛伦佐

两场处决,两句“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你了”,形成前后对应回环,仿佛是历史惊人般的相似。但不同的是在和平年代人们的反思,肯洛奇试图去掀开历史的遮羞布和民族的伤疤,让人看到内战如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受伤害的永远是自己人。平静的叙事正如风吹麦浪,历史的白骨仅在潮起潮落间若隐若现。

2021-07-31 15:59:05
奥兰少

@小西天。四星半。1.据说那年王家卫做评审团主席,对主竞赛片都瞧不上眼,最后决定支持风吹麦浪,是出于对前辈的敬意。2.肯·洛奇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新东西,但他老派的冷峻精准本身就是最贴合这故事的风格。3.但我还是看出一点有意思的新。故事里包含很多“未完成”的意外:前半段黑棕军没点完名,共和军的第一次行动没成功引爆炸弹,营救行动剩了一间牢房打不开留下了三个同伴等等不胜枚举。一切小的未完成的意外指向反抗与革命“未完成”的必然。4.原声带极好,可肯·洛奇根本不屑于多用来煽情。这就叫高级。

2021-01-21 21:19:46
赱馬觀♣

仅从爱尔兰反殖民斗争这个维度,说实话很难引起海外观众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观众的共鸣,主要是英人和爱人太同宗难辨了(要不也不会被十九岁小孩偷放),斗争烈度在饱受抗日困难教育的中国观众看来说难听点实在有点小儿科……好在肯洛奇在含泪锄叛之后迅速把矛头转向其擅长的叙事路线——斗室之内阶级矛盾与法律尊严之激辨堪比小十年前自由与土地。“你们不能恣意妄为否则与要赶走的英人有什么不同”?当然此次辩论貌似各执一词互有攻守,可由于拍在今天事后诸葛的缘故,很难不让人倾向于达米安所代表的民主左派立场,也由此而落入太早泄题的俗套轨

2016-10-14 14:36:21
冰红深蓝

2006戛纳金棕榈。尽管肯·洛奇在作者导演中可谓接近于零风格的存在,但沉稳、内敛、精准而简练的镜语却往往更能直击人心。苍郁的绿野,动听的爱尔兰民谣,却掩不住血雨腥风与无尽的仇杀争执。爱尔兰革命与内战的重重矛盾和创痛:医生的未竟之业与处刑人的碾碎生命之路-拯救vs毁灭,法庭高利贷案判决-现实顾虑vs道德准则/民族矛盾vs阶级矛盾,理想主义左派与现实主义右派间的分歧,亲兄弟的反目与背叛,似是每场革命难以脱离的宿命。两场处决戏情感饱满,唯有无语凝噎。原先引领革命的最后选择了妥协,身不由己被卷入的至终选择了死亡。

2021-03-07 15:57:05
欢乐分裂

#重看#4.5;开场即被震住,肯洛奇永远这么稳这么硬骨头!比初看时更被打动,摒弃任何花哨,叙事扎实得稳如泰山,在沉缓徐进的铺陈间彰显深沉的力量,一部真正的好电影从来都是在情感的迸发点一击即中。 “这不是人民的意愿,这是人类的恐惧。”“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很难知道自己追求什么。”自由的旗帜如何守护,能驱逐共同的敌人,然而对待真正「自由」的立场殊异与阶级属性导致的内斗,如同爱尔兰阴云卷过的荫谷和绿色的风,必将常驻长存。

2011-01-25 21:30:03
小跑

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在于,一方面,它深刻地触及到了所有革命都会面对的“元问题”:革命中的阶层、分化,革命的第二天,或者继续革命,等等。而另一方面,在做这些的时候,它成功地再现了一群充满血肉的革命主体。而更为复杂的中国革命,却并没有拍出相匹配的电影。我们在继承革命遗产之前,就抛弃了它